一、新時代增強職業教育适應性的核心内涵
(一)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推動現代經濟體系建設
《建議》指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施以内需為導向的“雙循環”發展戰略核心是要建設高質量的現代經濟體系,而高質量現代經濟體系的核心是構建現代産業體系。現代産業體系是一個動态的、循序漸進的有機發展過程。增強職業教育适應性,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推動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增強職業教育适應性”可以提高現代産業、新基礎産業發展中創新性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數量,提升産業鍊和人才鍊匹配度,減少國家财政教育投入和人力資源的雙重浪費,适應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實現現代經濟體系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融合發展。另一方面,“增強職業教育适應性”可以有效解決我國現行産業體系向現代産業體系轉型升級的結構性矛盾,為“雙循環”發展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夯實人力資源支撐
職業技術教育作為整個社會結構中的一個子系統,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需求側結構性矛盾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體現在“兩個轉化”。一方面,通過增強職業教育适應性,深化職業技術人才供給側改革,強化創新型人才根基,擺脫我國面臨的“中等收入陷阱”危機,實現傳統技術人員向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的轉化。另一方面,我國人口基數龐大,雄厚的人力資源是發展實體經濟的主要着力點,對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鍊現代化,提升經濟質量和核心競争力具有先天優勢。2019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7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23.4%,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7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50.9%,這标志着我國沉重的人口負擔正在成功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但是,仍舊沒有充分釋放人力資源内需潛能。增強職業教育适應性,将提升職業教育社會化開放格局,打通職業教育多元辦學水平,進一步把我國沉重的人口基數轉化為人力資源基礎,為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夯實人力資源支撐。此外,增強職業教育适應性,深化職業技術教育供給側改革,對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緊抓時代發展機遇都會産生積極作用。
(三)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彰顯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優越性
馬克思認為,人的自由和解放“隻有在現實的世界中并使用現實手段才能實現真正的解放”。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職業教育不再是單一的打通人的求職通道,更重要是滿足人的多層次、多樣化教育需求,如通過職業技術教育助力職業發展、自身價值實現等。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更為多樣的、豐富的職業教育機會,打破傳統年齡、學曆等職業教育壁壘,滿足人民群衆的終身教育需求。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新時代增強職業教育适應性能夠有效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也彰顯出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優越性。
二、新時代增強職業教育适應性的邏輯主線
邏輯主線是任何理論系統化的基礎和前提。新時代增強職業教育适應性要整體把握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在結合新時代發展主題,遵循職業教育内外部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緊抓以下四條邏輯主線。
(一)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的發展基點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号)首句就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為我國職業教育類型特色和類型定位奠定發展基石。2020年9月教育部出台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教職成[2020]7号)(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進一步明晰了職業教育類型特色的方向和任務,即“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規模大體相當、相互融通,職業學校辦學定位清晰,專業設置和人才供給結構不斷優化”。第一,以人的實踐能力培養為根本。“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重視人的實踐能力培養是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本質區别。一是凸顯實操能力培養,在解決生産實踐問題中實現技術技能的塑造。二是圍繞學生專注力的培養,注重弘揚工匠精神和大國工匠的培育,在理論與實踐中養成學生專注力。三是強調學生綜合素養,如勞動精神、職業道德等。第二,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實現更好就業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是擴大内需的重要途徑,也是将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轉化為人力資源基礎的具體體現。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要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第三,牢牢把握服務宗旨。一是服務區域經濟建設,主要圍繞現代産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産業展開。二是體現職業教育的社會職能擔當,如鞏固小康社會成果、鄉村振興角色職能等方面。
(二)激活多元辦學關鍵内核
第一,堅持“一元”管理根本,推動“多元”主體協同辦學。随着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不斷深入,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增強,職業技術教育堅持“一元”管理根本,“多元”辦學主體将從根本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勢,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市場優勢将充分展現。另外,可打破長期以來政府“一元”主體的局限。“多元”具體指辦學主體并非隻限于政府舉辦,公、私企業,行業産業,社會團體組織等都可成為辦學主體,既增強了職業教育的适應性,也體現了職業教育的實效性。第二,豐富多元辦學新形态。豐富多元辦學形态,可以激活多方資源優勢,在拓展職業教育多元辦學形式的基礎上形成共赢新局面。一是在穩固國有、公辦職業教育根基的同時,實現民辦職業教育的多樣化發展。二是繼續辦好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形式職業教育。三是發揮聯盟、集團化等在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上的優勢并進行實踐探索。第三,推動職業教育的多元參與。一是健全職業教育社會化過程中質量評價的多元參與,以保證我國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如政府部門的發展質量考核,社會團體、行業指導委員會的質量評價。二是職業教育發展經費的多元參與。經費的多元參與可以實現職業教育的社會資源整合,發揮“利益”和“資本”的紐帶優勢,保障職業教育發展的物質基礎。
(三)拓展多維融合基本路徑
第一,深化産教融合力度。産教融合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經驗,也是職業教育内涵發展、質量提升的主要任務。一方面,職業教育要依據區域産業發展特色提升專業特色,發揮專業優勢,促進專業鍊、産業鍊、教育鍊、創新鍊的有效銜接,自覺形成自身發展的優勢特色。另一方面,強化職業教育與區域産業的時空匹配,紮根于産業發展中,形成人才鍊與崗位鍊的精準對接,使職業教育和産業發展形成同頻共振的發展新樣态,從根本上助力現行産業體系向現代産業體系轉型升級。第二,加快職普融通建設,全力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職普融通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撐,也是本質特征的體現,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打破傳統職業技術人才培養局限。一是打通職業教育縱向發展通道,拓展職業技術人才上升空間。二是打破“鄙薄技能”認知,拓展職業技術人才就業渠道。三是深化職普融通,如專業共建、學籍互轉、學分互認、師資互派、項目攻關等,通過深化多維職普合作,做實做細職普融通。第三,辦好1+X試點,做實書證融通。書證融通是實現學曆教育與技能教育協同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人才鍊與崗位鍊精準對接的重要手段。一是貫徹落實1+X證書制度,使産業标準、教育标準、技能标準三者有效銜接,統籌促進學曆教育與技能教育的同步發展。二是做好區域産業分級分類工作,及時掌握區域産業結構調整信息、人才需求大數據預測,通過服務産業鍊、人才鍊對接,提高職業教育辦學水平,打造“職産命運共同體”。
(四)提高職業教育開放水平
第一,提高職業教育産業化開放水平,讓職業教育植根于區域産業發展之中。“雙循環”發展格局的目标是建設高質量的現代經濟體系,而構建高質量現代經濟體系的核心是構建現代産業體系。職業教育産業化開放水平的根本任務是助力現代産業體系的轉型升級,促進現代經濟體系建設。一是可以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如學習内容、學習場域、學習形式将更為開放。二是強化職業教育動态水平,如充分依據産業發展形态調整職業教育發展機理,避免資源浪費等。第二,提高職業教育國際化開放水平。“雙循環”為提高職業教育國際化開放水平創造了環境條件。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決定着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适應性以及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作用程度。一是要秉持開放、合作、團結、共赢的理念,既要辦好自己的事,促進國内循環,也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作為,推動國際間合作共赢。二是增強國際擔當。我國是職業教育大國,發展成績矚目,要認真總結和梳理自身發展經驗并積極推廣,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作者:張理 西华体会登录网站業技術學院 黨委書記/高級工程師 文章來源:節選自《職業技術教育》202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