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古人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校史不僅是一本厚重的校本教材,也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遺産。編撰校史是要在曆史中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是要弘揚前人業績品格,激勵後人奮發有為;是要聚集正能量,增強師生和廣大校友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一直以來,編一部内容詳實、形式新穎的校史成為學校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共同的心願。今年欣逢學校40周年華誕,學校成立了校史編纂委員會組織編纂工作。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搜集資料、加工制作,這部校史終于問世。這冊飽含深情的校史,追溯了學校40年的辦學曆程,一字一句盡在講述一草一木、一事一物的變遷;一章一節盡在揭示校園每一處的滄桑;一年一月盡在展現學校的進取、光榮與夢想。我們期待她能喚起師生及校友對母校的眷顧懷思,也能給予後人更多的啟迪和教益,進而孕育出将揚工精神發揚光大的力量。
四十載風雨滄桑,四十載足音回蕩。人生四十,彈指一揮,正是風華正茂的壯年,而建校40年,卻是幾代人辛勤奮鬥的結果。幾代揚工人勤勉務實、艱苦奮鬥,其筚路藍縷之景、進退維艱之況舉不勝舉。揚工人艱難而不改其志、困苦而不易其心,栉風沐雨,上下求索,矢志不渝,不斷前行。學校也在歲月洗禮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薪火相傳、青藍相繼。四十年征程,每一步都飽含着揚工人的拼搏奉獻,每一步都記載着揚工人的探索總結,每一步都展示着揚金年会的發展壯大。
四十載砥砺奮進,四十載勵精圖治。學校事業發展先後經曆了三座裡程碑:第一座裡程碑是2004年,原揚州化工學校和揚州建築工程學校合并升格為金年会,開啟了學校高職辦學的新紀元;第二座裡程碑是2015年7月,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驗收,跻身全省高職院校前列;第三座裡程碑是2015年9月,江蘇省教育廳和揚州市政府簽訂共同支持揚金年会發展協議,将隔壁商校校區350畝地、16萬平方米建築無償整體劃給我們,實現了校區融合,标志着學校已向更高水平邁進。
四十載辛勤耕耘,四十載春華秋實。學校始終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秉承“厚德強能笃學創新”的校訓精神,堅持“厚植學生文化底蘊、精湛學生一技之長”的育人理念,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緊抓高職教育發展寶貴機遇,堅持“以服務地方為重點,以服務行業為特色”,不斷強化内涵建設,學校辦學基礎進一步夯實,辦學空間進一步拓展,辦學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歡迎、用人單位的信賴和學生家長的認同。千百教師背影遠去,萬千學子已成棟梁。四十年來,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了四萬餘名優秀人才,他們奮智運力,發憤圖強,以基礎紮實、技能熟練、勤于實踐、善于開拓創新而享譽社會各界,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诠釋了揚工精神,譜寫出了揚工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壯麗篇章。學校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争力不斷增強,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先後獲得“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高等學校和諧校園”“江蘇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基地”“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文明校園”“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校”等榮譽稱号,連續兩年榮登“全國高職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
四十年來,一代又一代揚工人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曆史,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為學校明日的騰飛插上了強勁的翅膀。在新的曆史時期,學校事業改革發展面臨着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将繼續弘揚和傳承學校四十年的優良辦學傳統,以四十年後再出發的勇氣和魄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砺前行,不斷續寫揚工輝煌的曆史;我們将團結帶領廣大師生,改革創新、奮發進取,聚焦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聚力學校特色打造,朝着特色鮮明、國際有影響的高水平新揚工闊步前行!
曆史堪勒記,歲月當留痕。校史是一部揚工人艱苦創業、愈挫彌堅的奮鬥史,是一部揚工人改革創新、追求卓越的創業史。這部校史幾番反複、幾經修改,即将問世,謹借作序之機,向共同以責任和辛勞譜寫揚工校史的前賢今人,緻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是為序。
校史編纂委員會
2018年10月
全文下載鍊接
static/file/779f738a-6d0e-4b11-8cc2-c0281d58ac0a.pdf